首页 > 印象新闻
艺考编导培训:编导专业名词 —— 电影名词解释
发布日期:2020-04-23  浏览量:1499

1. 类型电影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它是指一组拥有相似的主题、情节、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在不同的影片中重复出现,一方面让电影制作者驾轻就熟,另一方面也使观众大有重晤故伯的亲切之感而被观众所接受。类型电影经常在人物和情节之中融入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道德价值,对观众造成很大吸引力。这些类型包括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警匪片、战争片、浪漫剧情片等等。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745.png

西部片《搜索者》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757.png

歌舞片《红磨坊》

 

2. 真实电影

 

60年代,在法国记录片领域异军突起,并很快波及欧美。所谓“真实电影”是指通过使用不受干扰的便携式摄录设备,避免涉及素材的先入为主的叙事线索和理念,以直接性、共时性和逼真性为目的的记录电影,最早的是法国电影制作者让·鲁什和默瑞合作的影片《夏日纪事》,为第一部“真实电影”。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00.png

《夏日纪事》

 

其理论与实践来源于苏俄电影制作者维尔托夫和他的“电影真理报”,其突出特征事影片制作者直接向被拍摄者提问和探询,在真实和共时的情景下激发话题以暴露被拍摄者自身。除《夏日纪事》外,还有马赛尔·奥菲欧斯的《悲悼和怜悯》被认为是“真实电影”的颠峰之作。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03.png

《悲哀和怜悯》

 

3. 商业电影

 

西方电影中以赢利为目的的影片的通称,与艺术电影相对而言。这种电影以好莱坞许多产品为其主要代表,其特点是一味追求缺乏内容的娱乐性,在许多情况下,回避真正的社会冲突,把实际存在的尖锐矛盾磨平,把资产阶级准则和理想定式化,是这类影片的惯用手法。(注意区别电影的商品性和商业电影,卖座片与商业电影,情节剧与商业片等)。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07.jpg

代表电影

漫威电影宇宙系列

4. 作者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西方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法国女评论家克劳德-埃德蒙?玛格尼认为电影已越来越接近“和小说一样明确地、无保留地归功于一位作者”的时代,而电影作者“希望把影片拍成一部能准确表现自己意图的作品”。同时,评论家A.阿斯特吕克也主张“电影创作家要像作家用自己的笔写作那样,用自己的摄影机去写作。”

 

1954年,F.特吕弗也提出“导演应该而且希望对他们表现的剧本和对话负责”的“作者电影”概念。他认为,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导演,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导演应当像个作家一样,通过他的所有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一个导演的作品的价值是由他一贯表现出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所决定的。作者电影的观点对于法国新浪潮电影及以后各国现代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11.png

代表电影

《广岛之恋》

 

5. 超现实主义电影

 

作为一种电影运动,是由阿陀.基罗为中心的一部分年轻的超现实主义者发起的,在某些方面属于1927年的先锋派范围之内。他们认为,电影的本质是超现实的,它是如梦般地去表现生活潜在内容的工具。作为一种电影创作实践,以G.杜拉克、L.布努艾尔和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杜拉克于1928年拍摄的短片《贝壳和僧侣》,主要是分析一个僧侣混乱的心理活动,借助一系列并无内在联系的镜头的组接进行一种精神分析;布努艾尔于1928年摄制的《一条安达鲁狗》,也是以类似方法表现人的潜意识活动或者是对一种荒诞不经的新比喻的追求。这种电影就被称作超现实主义电影。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14.png

《贝壳和僧侣》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18.png

《一条安达鲁狗》

 

6. 先锋派电影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21.png

代表电影

《沉睡的巴黎》

 

7. 印象派电影

 

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

 

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冈斯的《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德吕克的《狂热》、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等。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25.png

《车轮》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28.png 

《黄金国》

 微信图片_20200423164831.png

《忠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