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象新闻
《电影语言》——电影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
发布日期:2020-07-10  浏览量:752


 

《电影语言》是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理论方面的代表著作。它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了电影能够成为一门艺术的根本原因,从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电影讲述故事的方法,是电影理论的专业入门书籍。今天就来向大家分享这本书中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电影是具象化的声画艺术

 微信图片_20200710163219.jpg

现代的电影是一种视觉听觉综合而成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电影诞生的初期,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讲述故事依靠的就是画面。电影与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它们是静态的,而电影的画面是运动的。

 

这种运动的画面,非常容易给我们造成一个困惑,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电影到底是客观真实,还是主观创造,这构成了电影最大的特征:矛盾。

 

电影摄影机是在照相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原本拍摄单张画面的机器变成了可以拍摄连续画面的机器。它的工作原理仍然是将我们肉眼所见的真实,复制到底片上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具有客观性。电影的客观与真实,得益于画面的运动。

 

美国电影《火车大劫案》的结尾是这样的一个画面:一名成功逃脱警方追捕的劫匪面对摄影机,抬起拿枪的手,对着银幕开了一枪,观众四散而逃。因为电影中的画面是运动的,这让没有观影经验的观众误以为这一切正在真实发生。这就是运动造成的真实假象,运动产生的这种真实构成了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具有高度真实的影像,却又是非常主观的,它是一种人为的再创造。电影是创作者提炼和加工的结果,摄影机从什么角度拍摄,拍摄多久,画面中物体的比例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再创造。

 

电影拍摄时的再创造包括了构图、景别、角度和移动这几个方面。我们知道一幅画面上,会存在一个或多个视觉的重点。那么,怎么安排画面上的内容,把被拍摄的物体放在画面的什么地方,这就是构图了。

 

景别指的是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的大小,这取决于导演想让我们看到这个物体细节的多少。细节越多,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的比重越大,反之亦然。当拍摄同样物体时,摄影机位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画面完全不同。

 微信图片_20200710163240.jpg

电影依靠画面来讲述故事,而画面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同时又包含着极大的主观性。具象且唯一的画面实际上是导演经过选择后呈现给我们的。除了电影拍摄过程中的选择以外,导演还会在后期剪辑加工的过程中进行二次选择。

 

第二部分:电影蒙太奇

 

蒙太奇这个词汇是一个舶来品,它源自法语,最初被用于建筑领域,指的是构成、装配。后来这个词被用在电影创作中,意思是对画面进行拼接、组接。通过拼接和组接能够让两幅画面产生它们本身所不具有的含义。

 

有这样一个蒙太奇实验,导演使用一个男人面无表情的脸的画面,与桌上的汤、棺材里的女尸、玩耍的小女孩这三个画面分别组接。在放映这些画面时,导演和观众们发现男演员那个面无表情的脸似乎有了情绪的变化。这种实际上不存在的变化,其实就是由镜头组接而产生的,这就是在电影史上久负盛名的“库里肖夫效应”。

 

如果我们把蒙太奇分类,从作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所谓叙事蒙太奇,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讲故事。将多个具有故事性的镜头按照时间或因果关系进行组合,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表现蒙太奇与叙事蒙太奇存在很大差异。叙事蒙太奇讲究的是前后画面的因果关系,而表现蒙太奇的重点则是前后画面的并列关系。通过并列画面的组接,进而产生一种画面的冲击力,以达到表达思想或情感的作用。此时的蒙太奇就不再是叙事的手段而是表达某种思想,蒙太奇本身就是目的。这种蒙太奇的重点在于引导观众思考。

 

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蒙太奇,但它们包含着相同的心理基础。那就是观众对前后镜头之间的关系是认可的。当男子在凝视时,下一个画面是他正在看的东西,可以是他想象或回忆起的事物。这两个画面能够组合在一起,是因为画面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种关系串联起前后画面,从而使它们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蒙太奇成立的心理基础。

 

当蒙太奇在电影中出现,并被广泛使用之后,现状得到了改变。电影的时空更加自由,故事的节奏更加明快。可以说是蒙太奇拯救了电影,而电影,也被称为蒙太奇的艺术。

 

 

第三部分:电影的时空

 

电影是一种标准的时空综合艺术,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呈现故事。这一点,电影和戏剧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观众在观赏戏剧时,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舞台上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方面电影比戏剧要更进一步。观众在观赏电影时,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和空间,还能感受到它们的变化。

 

电影的呈现方式是投射在二维银幕上的三维幻象。所以它的时空要比戏剧自由得多。电影在展现空间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再现空间,一种是构成空间。所谓“再现空间”,就是把被拍摄的空间环境通过一个连续不断的镜头去展现出来。这种展现往往是通过摄影机的移动来实现的。比如摄影机跟着某人在一座房屋内移动,此时这座房屋的内部结构、装修等等都通过摄影机最终呈现给了观众。这就是再现空间。

 

什么叫“构成空间”呢?就是说电影中的空间是被创作者创造出来的。将一些独立的画面组接到一起,却能够给人整体感。这个不曾存在的被创造出来的空间就是构成空间。这种被创造的空间可以被称为“创造的地理”。

 

接着再谈谈电影中的时间概念。电影如果要让观众去认可这个三维空间假象,那么最先决条件就是时间。电影是通过时间的变化,去呈现空间的变化,从而带给我们这种假象的。电影的时间,它不单单是指电影的时长。电影时间有三种情况:放映时间、故事内部时间和观看时间。

 

放映时间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影的时长,一部电影它是放映90分钟还是120分钟,这就是放映时间。故事内部时间说的是在电影内讲述的故事的时间长度,如果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拍摄成电影,那么它的放映时间可能是120分钟,而故事的内部时间则是一百年。第三个时间叫做观看时间,这个词听起来和放映时间差不多,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看精彩的电影时,时间过得很快。而我们在观看某些电影时,却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漫长,不想再看下去。这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就是观看时间。

 

正是因为电影中时间所具有的这种高度自由,所以导演们总会想方设法去控制故事里的时间变化。还有一种常见的时间处理方式,就是取消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解为时间的省略。导演为了方便讲述故事,不至于让观众感到无聊,所以电影中往往会省去很多不重要的时间段落。

 

除此之外,时间在电影中还有一种独特的用法,就是闪回。它是将过去发生的事件插入到当下的事件中。这种做法往往用于故事中主人公的回忆,抑或是用于交代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原因。这也体现了电影时间的高度自由。

 

 

电影依靠画面来讲述故事。虽然画面所呈现的内容是具象且唯一的客观真实,但这种具象的客观真实却是导演经过选择后呈现给我们的,从拍摄到后期制作都经过人为的各种选择,都是带有主观性的客观真实。

 

电影的蒙太奇。作为一个建筑学词汇的蒙太奇,它出现在电影中后,改变了电影命运,蒙太奇就是对镜头的有意识组接。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甚至电影的画面可以用来直接表达思想。当然,这种镜头的组接,是在前后画面之间具有某种联系为前提的。

 

电影的时空。电影作为唯一一种可以自由创造时空的艺术,在表现时空时,具有极高的创作自由。电影对空间的呈现可以还原,可以如同积木般拼接。面对时间,电影可以省略、颠倒、前后倒置。在电影创作者的手中,时间和空间变成了一种可以任意操控的元素。

微信图片_20200710163248.jpg